从一域“盆景”到满园“风景”——临汾市“八五”普法工作综述
金秋时节的临汾市隰县午城镇午城村移民小区内,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这个之前让人头疼的小区,如今处处洋溢着文明乡风。大家都说:“自从小区开始创建‘法治小院’,院里打麻将、玩扑克、游手好闲的少了,发展产业种果树、学习业务、养生健身的多了,‘法律明白人’更成了大伙争相学习的榜样。”
隰县普法依法治理结出的丰硕果实,惠及平阳大地。“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临汾市积极从关键领域和核心群体入手,全力推动“示范项目”和“样板建设”落地生根,力求以一域之变引领带动全市的普法创新,让津津乐道的“盆景”转化为花团锦簇的“风景”。
多措并举壮大普法力量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人知法、守法、用法,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有人愿意听、愿意信、愿意做,我就会一直走下去。因为我知道,法治的阳光照进人心的瞬间,比任何勋章都要明亮。”这是来自临汾市人民医院投诉管理科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名普法志愿者高祥的内心独白。从检察机关的人民监督员到市政协委员,高祥把一次次生动普法演绎成了患者家属解决医患纠纷后的连声道谢,还有医护人员在纠纷调解室里那句“按规矩来”的笃定。
让普法的力量再壮大些,让普法的范围再广泛些,让受众群体再多一些。临汾市始终将“八五”普法工作的重心放在谁来普法、谁来受用上,以期使普法掷地有声,群众全面受益。
临汾市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引领作用,示范带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规范执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人大任命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年终述法、旁听庭审等学法用法制度,不断丰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形式。聚焦青少年“关键时期”夯基铸魂,健全完善教育、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和共青团等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校园安全等方面法治教育,覆盖全市中小学生47万余人。
同时,该市做好基层群众“关键基础”有效覆盖,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民法典宣传月、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借助“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普法活动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不断拓展“法律进农村(社区)”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各县(市、区)还充分利用本地旅游文化资源,如蒲县东岳文化旅游月、古县牡丹节、曲沃县全域旅游节等时机,“见缝插针”开展“法律赶集”普法宣传活动。“八五”普法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法治宣传7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0余万份,接受群众咨询9万余人次。
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普法
“普法不是撒胡椒面,要精准普法,普大家热切期盼的法,普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普党员干部心生敬畏的法。”临汾市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走深走实,出台《关于深化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方案》,列入党委(党组)和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开设“直播临汾”专题访谈栏目。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专题培训班。市委组织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对各级干部开展分类分层次培训。推动宪法学习宣传走深走实,开展宪法“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络、进军营”活动。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宪法晨读”“宪法主题班会”等活动,有效提升广大青少年宪法观念。市司法局开通宪法主题公交车,使公交车成为普及宪法法律知识的“移动宣传栏”和普法风景线,让市民的乘车出行成为“学法之行”。
与此同时,临汾市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走深走实,“民法典宣传月”期间,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牵头,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单位,以民法典宣传为重点,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法典宣传活动。推动与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走深走实,5年来,利用各个重要时间节点,共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普法活动500余场,大力宣传国家安全、防范非法集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打击假冒伪劣、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党内法规学习宣传走深走实,将党内法规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程,纳入每年的“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大力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内法规作为党性锤炼的“必修课”。市纪委监委官微“清廉临汾”常态化开展党规党纪宣传和廉政普法教育,关注人数超18万,覆盖全市85%以上的党员干部。
文化优势变成“普法财富”
作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载体突出的地区之一,如何让资源禀赋不是锁在深闺中的宝物,而是熠熠生辉的财富,便成了临汾市“八五”普法的一项重点攻关课题。
该市创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积极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融合发展,将法治元素融入各类宣传阵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5个、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6个。打造法治文化阵地,依托休闲广场、街心公园等群众性文化场所,充实法治元素,添加法治微景观,大力推进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目前,全市17个县(市、区)已建有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9个。全市2327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法治图书室等全覆盖,打通了普法工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该市繁荣群众性法治文艺,各县(市、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文艺活动,把法律知识通俗化、法律规范直观化、法律历史形象化,寓法治于群众的休闲娱乐之中。制作推出蒲剧《廉吏曹端》、微电影《左邻右舍》、电视剧剧本《法治古县》、电影剧本《无声世界的守护》、中篇小说《惊雷无声》、小说《罪恶父子》等法治题材作品。传承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红色法治文化,发挥洪洞华夏司法博物馆等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和文艺活动70余次。依托彭真故居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组织开展红色法治文化宣传普及、传播交流等活动,受教育干部群众达50余万人次。
(来源:山西法治报)
原文链接:http://sft.shanxi.gov.cn/zwyw_20182/jcdt/202511/t20251105_99900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李强会见塞尔维亚总理马楚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