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讲政治丨忠诚履职担使命 办好实事暖民心
旗帜鲜明讲政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四川省司法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提出“讲政治、强担当、增效能、铸铁军”要求,奋力推动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即日起,四川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设“讲政治、强担当、增效能、铸铁军”专栏,分篇章展示四川司法行政系统旗帜鲜明讲政治、服务大局强担当、守正创新增效能、严管厚爱铸铁军,纵深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
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专栏第一篇章“旗帜鲜明讲政治”将陆续推出基层优秀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故事,展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做法和成效,以及党员先锋模范风采。
下面一起了解党员孙立雷、赵小龙、刘海涛在各自岗位上的奋斗故事。
孙立雷 以法润山乡 以情暖民心
孙立雷是德阳市司法局派驻绵竹市广济镇三江村驻村第一书记。他始终牢记组织重托,将法治思维与驻村工作融合,在绵竹的青山绿水间,书写着法治赋能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孙立雷坚持将党建与普法相结合,把“第一书记讲党课”打造成政策宣传的前沿阵地和法治教育的生动课堂,他精心备课,把党章党纪和国家政策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深讲透,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日常走访中,他更是带着“法治探头”察民情、解民忧。当了解到村里一位残疾老人的补贴政策未完全落实时,熟悉相关政策的他主动对接有关部门,为老人争取到应该依法依规享有的权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获得感。
法安产业,护航发展。为发展旅游产业,三江村开工建设玻璃水滑道漂流项目,孙立雷协助村“两委”将安全检查抓在日常、落在实处。当发现滑道漏水、玻璃破损等安全隐患时,他及时向项目施工方普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并督促其建立常态化检修机制。参与制定汛期河道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沿河巡查、劝导等工作,严防汛期安全事故的发生。
排忧解难,用司法温度“暖心”。孙立雷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唐家坪地灾安置房建设是项惠民工程,但搬迁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却考验着驻村干部的智慧与担当。为解决搬迁户提出的厨房设施问题,他主动与承建方沟通,最终增建了相关设施,让群众搬得更顺心。当发现雨棚设计存在安全隐患时,他又主动与承建方研究修改方案,督促整改到位,让群众住得安心。当发现一户村民出入不便的问题后,他立即协调加装扶手栏杆,让群众住得舒心。
他始终秉持“法理情”相结合的原则,既做群众的贴心人,又当政策的明白人、法律的宣传员。从帮助职高学生解决学业困难,到调解邻里间的家长里短,驻村工作,是初心使命的践行,也是司法行政铁军风采的展现。
赵小龙 一身赤诚 一路先锋
从“橄榄绿”到“藏蓝青”,广元监狱民警赵小龙在监狱工作中,做到岗位面前有劲头、危难当头有担当、平凡岗位有价值。
在教育改造工作中,面对不愿打开心扉拒绝改造的罪犯,他主动谈心谈话,耐心疏导,找准关键点逐一击破罪犯心理防线,让改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罪犯吴某因与家人失去联系,万念俱灰,萌生轻生念头,赵小龙敏锐察觉其情绪异常后,不仅每天与吴某谈心,还多次联系当地司法所,辗转找到吴某的姐姐。当吴某读到姐姐来信后,泣不成声,表示一定好好改造。赵小龙还创新推出“认知唤醒”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后果剖析、责任回溯,增强教育改造工作质效。
高墙内,他是严谨认真的人民警察,高墙外,他危急时刻勇担当,屡次行助人之举。2024年9月,嘉陵江正值汛期,赵小龙在江边忽见有人落水,他毫不犹豫扎进江水,奋力施救,最终与热心群众协力将落水者救上岸。守护两个多小时后,确认对方无碍,便默默离开。这样的热心之举,并非偶然。一次路遇垃圾车起火,他毫不犹豫冲上前,往返十多趟取水灭火,火扑灭后,他不顾脏累,又爬上垃圾车翻查隐患,确保安全才放心离开。面对群众赞誉,他朴实地说:“我既是警察,更是党员,这都是应该做的。”
刘海涛 扎根一线 践行法治为民初心
自贡市富顺县司法局东湖司法所所长刘海涛,在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上深耕八载,始终以“党建红”引领“法治蓝”,察民情、解民忧。先后荣获自贡市“调解能手”、富顺县“禁毒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荣誉。
“三招”化解纠纷,守护基层和谐。针对因土地流转引发的群众纠纷较多的问题,刘海涛创新推出“三招”工作法,针对矛盾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在矛盾预防环节,免费提供合同起草与审查服务,规避法律风险,联合多部门建立“三级筛查”机制,严格核查交易主体资质;在隐患排查环节,依托调解员、网格员建立“日排查、周分析、月研判”机制,并联合法院、派出所等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在纠纷化解环节,坚持“一案一策”,采取“背靠背”调解、专业人士调解、乡贤力量协助调解等多种调解形式。今年以来,完成25份土地流转合同审查服务工作,整改各类隐患30余处,成功化解纠纷17起,化解率与群众满意度均达到100%。
“板凳普法”,用接地气方式播撒法治种子。作为普法宣讲员,刘海涛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形式的普法举措。针对学生群体,他聚焦交通安全、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创新“法治+场景”“法治+案例”宣讲模式,引导学生学法、守法、用法。针对社区群众,他组织“板凳普法会”,宣传民法典等法律知识。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宣讲10余场,发放资料3000余份,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
原文链接:http://sft.sc.gov.cn/sftzww/jcgzdt/2025/11/4/04f24c8d881c42f38be5bae50363766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