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端纠纷解决”到“源头权益守护”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以前觉得行政复议流程复杂,现在在家门口的服务点就能咨询,线上提交材料,几天就有回音,效率太高了!”近日,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创新基地某企业负责人由衷感慨。
自四川部署开展行政复议服务营商环境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以来,绵阳市司法局锚定行政复议“主渠道”定位,创新构建“畅达链、融解链、严督链”“三链护企”工作体系,闭环发力,破解涉企争议痛点。
畅达链,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针对企业“复议难、跑路多”的痛点,绵阳构建“线下+线上”立体化服务网络。线下设立153个行政复议服务点,实现涉企行政复议“就近能办、多点可办”;线上通过“掌上复议”小程序等,轻点手机即可“一键办理”。
融解链,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省时省力”。创新“预防—调解—化解”工作模式,变被动接案为主动介入,对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开展程序“体检”,从源头减少争议产生。据统计,自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已成功化解涉企行政争议57件。
严督链,筑牢行政执法规范“防线”。加大个案监督力度,重点审查涉企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征收决定等行为,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强化类案治理,定期编制《行政复议分析报告》,通报典型败诉纠错案例,针对共性问题发出行政复议意见书、风险预警告知书、工作提示函等47份。
作为四川省复调对接首批试点单位,绵阳在“三链护企”基础上,以“三新”举措推动复调对接走深走实,实现纠纷化解质效双升。
新体系筑根基,织密源头预防“防护网”。整合全市行政争议化解资源,细化“1+3+N”复调对接机制运行规则与流程指引,明确案件分流、调解介入、结果反馈等各环节标准。扩充复调对接专家库至42人,为复杂争议提供精准专业支持。创新公证参与模式,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推行“预防性介入”,通过提前介入、全程见证,从源头减少行政争议。
新联动聚合力,激活多元解纷“强引擎”。构建覆盖城乡的153个复议服务点网络,打通市、县、乡三级联动化解通道,已通过三级联动成功化解复议案件39件。创新“行政复议+执法监督”联动模式,在案件办理中同步启动执法监督程序,引导行政机关自我纠错,已通过该模式实质化解复议案件18件。
新闭环提质效,校准争议化解“实效标尺”。建立案件全流程跟踪督导机制,对涉民生、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案件开展主动跟踪回访,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企业与群众评价,及时解决“案结事不了”问题。
从“三链护企”织密服务网络,到“三新”实招提升化解质效,绵阳以体系化、创新性举措,将行政复议从“末端纠纷解决”升级为“源头权益守护”,以法治力量为绵阳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屏障。
原文链接:http://www.moj.gov.cn/pub/sfbgw/fzgz/fzgzxzzf/fzgzfygz/202510/t20251028_5269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全流程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