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管道维修遇见“人心修复”
“简法官快进来坐,一直盼着当面感谢您呢!”
“大家和和睦睦的,比啥都强,这事能帮上忙,我也很开心!维修后的这段时间,没再出现啥问题吧?”
今年3月的一天,阳光斜照进南靖县某小区居民楼,李女士打开家门,一眼就看见土楼法庭的承办法官来进行调解回访,楼上邻居陈女士也带着茶点迎出来:“法官来得巧,正和李女士说您上次调解的事呢。”
三人围坐时,承办法官下意识望向天花板——曾经斑驳的水渍已被新涂的墙漆覆盖,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因漏水纠纷闹得剑拔弩张。
2024年初的一个傍晚,李女士回家时被浓重的霉味呛到,抬头只见客厅天花板像被泼了墨水,不规则的水渍肆意蔓延。心急如焚的李女士,凭借直觉判断问题出在楼上,于是匆匆敲响了楼上陈女士家的门。
“我家天花板都严重发霉了,肯定是从您家渗下来的!”李女士焦急地说道。
陈女士一下子愣住了,语气里带着困惑:“我们平时用水都很注意,会不会是你自己家的管道有问题呀?”
此后,李女士一趟又一趟地登门沟通,物业也前后多次帮忙调解周旋,可双方的关系却愈发僵化。
2024年7月,李女士无奈起诉。为打破双方对漏水原因的僵持,承办法官提议:“请专业检测师傅来定位漏水点,费用由责任方承担。”这个方案让僵持的双方松了口。最终,检测师傅确定是由于陈女士家的管道破损,才导致渗漏。
面对这个结果,陈女士依照约定支付了检测和管道修复的费用。本以为责任明确后事情会顺利解决,不料双方在墙面修复环节又生争执。
“我家管道坏了我认,你们家墙壁的事要不等我亲戚有空再来帮忙维修?”
“我家之前好好的,就是因为你家的问题才变成现在这样,你亲戚什么时候才有空?我可等不了,你必须给我一个满意的说法!”
凭借多年调解工作积累的敏锐洞察力,承办法官迅速捕捉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原来,双方看似在责任归属和赔偿金额上僵持不下,实则背后隐藏着双方的顾虑:陈女士坚持找亲戚维修,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考虑,觉得亲戚能给出更实惠的价格;而李女士则担心亲戚维修不够专业,维修周期也不好把控,长时间的维修会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捕捉到“破局点”后,承办法官找到陈女士,耐心分析自行找亲戚维修可能存在的风险,如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后续出现问题难以追责等,同时还动之以情,强调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紧接着,承办法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我们不妨这样,先邀请专业维修师傅给出详细的维修方案和报价,如果报价合理,就由陈女士支付费用,并自己邀请师傅维修。这样既能保证赔偿金额客观公正,还能让双方都放心。”这个方案充分考虑了双方的需求:既满足陈女士对维修费用的把控,又消除李女士对维修质量和时长的担忧。
最终,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二人达成协议,陈女士当场支付全部维修费用。两位邻居的脸上终于又露出了和善的笑容,曾经紧张的邻里关系也逐渐恢复如初。
回访结束时,承办法官看着楼道里新换的管道,感慨道:“邻里纠纷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责任划分,就像修补漏水的管道,不仅要堵住裂痕,更要让水流重新沿着温暖的方向流动,让邻里之间的感情重新变得和睦。”
原文链接:https://fjfy.f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5/id/884198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