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个角落!武定县法院以法为笔绘法治新篇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紧扣“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结合辖区实际创新普法路径,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办案、媒体传播,以及与各界互动沟通的全过程,为提升广大群众法治素养、助推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聚焦重点强服务,延伸普法“民生触角”
强化“送法进校园”。以“精准普法、互动育人”为导向,创新推进“法润青春、护航成长”普法活动,精心选派2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专题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活动280余场,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等互动活动45场。结合典型案例解析,增强普法趣味性与实效性,累计覆盖师生3.2万余人次,筑牢辖区青少年法治根基,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强化“送法进村(社区)”。立足乡村治理需求,创新打造“巡回审判+普法宣讲”双驱动模式,针对农村地区高发的土地流转、婚姻继承等纠纷,开展“院坝法庭”“田间普法”64场,覆盖群众1.2万人次。围绕防范电信诈骗、婚姻家庭纠纷、邻里关系纠纷等主题,面向村(社区)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开展定制化普法培训1000余人次,助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带动群众增强法律观念,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强化“送法进企业”。创新构建“精准滴灌+全链护航”企业普法模式,17名员额法官挂联20家企业,针对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等企业痛点,开展“订单式”普法讲座67场;不定期向企业发放《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诉讼风险提示告知书》300余册,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旁听庭审,助力企业依法经营,为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融入司法全流程,激活普法“天然课堂”
做实巡回审判。秉持“法官多走路、群众少跑腿”理念,以巡回审判为载体开展“移动法治课堂”60余次。聚焦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家事、邻里、借贷纠纷典型案件,将庭审搬到田间地头、偏远村组,用“移动法庭”破解偏远地区诉讼难题。
做实以案释法。坚持将普法宣传贯穿案件审理始终,选取职务犯罪、交通肇事等案件打造法治教育“公开课”,邀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代表等5000余人次旁听庭审。在案件调解、庭审、判后答疑等过程中,注重用“身边事”讲“身边法”,用“听得懂”的案例阐释“听得进”的法理,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警示作用。
做实专题普法。紧密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让普法工作更具针对性。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火把节等时间节点,开展系列主题普法活动,进行“面对面”普法宣传90余次,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夯实阵地载体,提升普法“宣传质效”
深耕融媒体阵地,拓宽普法传播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作用,营造立体化法治宣传氛围,运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共发布工作信息1200余篇。
构建多元化格局,延伸普法服务触角。积极开展 “百庭进百村”“庭审观摩”“法院开放日”等活动,邀请人大代表、行政机关执法人员、人民陪审员等参与审判执行活动,强化司法公开,拓展普法广度与深度。
打造特色化平台,丰富普法服务场景。打造青年志愿者普法服务队,结合“法律四进”活动走进社区、乡镇、广场、公园等地,开展民族特色节假日等接地气的普法活动59场,发放宣传手册6000余份,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普法就到哪里”。
工作开展以来,武定县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机制化保障、场景化普法、精准化服务,让法治阳光照进基层每一个角落。下一步,武定县法院将持续巩固“八五”普法成果,立足法院工作实际,聚焦群众法治需求,进一步把普法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原文链接:https://fy.yngy.gov.cn/article/detail/2025/10/id/903781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