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纵横 >正文

临猗县:多元教育“赋能”助社区矫正对象“向阳新生”

时间:2025-11-06 来源:山西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浏览量:

  

  近年来,运城市临猗县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立足县域实际,深挖本土教育资源,拓展域外联动渠道,为社区矫正对象量身打造“定制化”教育课程,以多元教育模式帮助他们重塑认知、校正航向,为顺利回归社会注入“向阳力量”。

  

  禁毒教育“沉浸式”

  筑牢防毒“安全线”

  “戴上VR设备,仿佛真的看到了毒品对身体的伤害,太可怕了!”在临猗县禁毒教育基地,社区矫正对象们通过VR体验、互动游戏等沉浸式方式,直观感受毒品带来的生理危害与家庭悲剧。

  为提升社区矫正对象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临猗县司法局将禁毒教育作为重点课程,依托县禁毒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课堂。基地内,工作人员不仅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讲解,让矫正对象认清传统毒品与新型合成毒品的伪装形式,更借助VR技术还原吸毒后的身体反应、家庭破碎场景,用“身临其境”的体验替代“照本宣科”的讲解。同时,还邀请戒毒民警、禁毒志愿者现场分享案例,结合矫正对象的生活场景,讲解如何防范毒品诱惑、远离涉毒圈子,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理念深植心间。今年以来,已组织6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参与禁毒教育,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的毒品防范意识。

  

  古衙文化“浸润式”

  厚植法治“价值观”

  “公生明、廉生威,古代官员尚且以公正廉洁为准则,我们更要守好法律底线,做个守法公民。”在临晋县衙内,社区矫正对象们围着“公生明” 匾额,认真听着工作人员讲解古衙法治文化。

  临猗县司法局深挖本土历史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将临晋县衙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社区矫正对象开设“古衙法治课”。课程中,工作人员结合县衙内的戒石铭、大堂楹联等文物,讲解古代“断案明理”“公正执法”的故事,解读“民为本、法为基”的传统法治理念;组织矫正对象参观县衙司法场景复原展区,让他们直观感受古代司法制度的严谨,对比现代法治社会的进步,引导他们树立“敬畏法律、遵守规则”的价值观。截至目前,已有7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走进临晋县衙接受教育,不少人表示,从传统文化中读懂了“守法”的意义,也更坚定了改过自新的决心。

  

  红色文化“引领式”

  注入向上“精气神”

  “傅作义将军坚守爱国初心、为国为民的故事,让我特别感动。我虽然犯了错,但也要像他一样,做个有担当、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傅作义故居,社区矫正对象们听完红色故事后,纷纷分享感悟。

  为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塑精神信仰,临猗县司法局将红色教育融入矫正课程,以傅作义故居为红色教育阵地,开展“学红色故事、做守法公民”主题教育。讲解员通过实物展示、影像资料,讲述傅作义将军爱国救国、廉洁奉公的事迹;组织矫正对象重温红色历史,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思想转变,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爱国、守法、担当”的精神力量。同时,还鼓励矫正对象参与故居的环境维护等公益活动,让他们在付出中感受价值、重拾信心。今年以来,已有4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参与红色教育活动,逐步树立起“改过自新、回报社会”的信念。

  

  监所教育“震撼式”

  敲响守法“警示钟”

  除了本土资源的挖掘,临猗县司法局还积极联动域外监所资源,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赴虞乡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震撼式”警示教育。

  社区矫正对象在民警的带领下,严格遵守监所纪律,依次参观监舍、习艺车间、教育改造区等场所。在戒毒所,他们听戒毒人员现身说法,讲述毒品如何摧毁个人健康、拆散家庭,直观感受违法犯罪带来的严重后果。“看到他们失去自由的样子,我才明白当初的错误有多严重,以后再也不能触碰法律红线。”参与活动的社区矫正对象王某感慨道。今年以来,已组织25名社区矫正对象参与监所警示教育,以“零距离”接触让他们真切体会法律威严,进一步绷紧“守法弦”。

  “社区矫正的核心是教育、感化、挽救,我们希望通过多元教育模式,帮助矫正对象从思想上脱胎换骨。”临猗县司法局社区矫正股股长陈剑表示。

  下一步,临猗县司法局将继续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拓展域外联动渠道,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优化定制化课程,让教育更有温度、更有实效,助力更多社区矫正对象向阳新生,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来源:山西长安网)

  


原文链接:http://sft.shanxi.gov.cn/zwyw_20182/jcdt/202511/t20251106_99909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李强会见格鲁吉亚总理科巴希泽

下一篇:晋城监狱“故事疗法”矫正项目提质效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