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雄:臻于至善 薪火相传
“当年我从事执行工作的点滴见诸报端,对我既是压力也是鞭策。从执行法官到法院院长,一路走来,我不敢懈怠。在土楼法庭,我们将文化引入审判,尝试特色‘智创’;到诏安县人民法院后,依托司法大数据赋能‘智管’,推动办对办准办好案件;我认识到,基层治理贵在合力,方能实现更高层次‘智治’。这些探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奔走一线、服务群众。”
闽粤边界,清晨街头,小吃摊噗噗冒着香气,引得路人放慢脚步。
一辆电动自行车驶过早市,来到福建省诏安县人民法院门口。骑车人利索地停车,快步走进办公楼。
“两个轮子能钻的地方,四个轮子可不一定进得去。骑上它,听听最基层的声音,才能真正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黄志雄身形清瘦,说话还是一如既往地干脆利落。
这位曾在南靖县人民法院执行一线“智斗”被执行人的法官,如今已是诏安法院院长。岗位变了,但穿街过巷的脚步从未停歇。
一张白纸好画画
骑行时,黄志雄总想起南靖县的崎岖山路,那是连两个轮子都难以抵达的末梢。
“‘一张白纸’交给你了,好好画!”2013年秋,黄志雄受命离开南靖法院执行局,到新迁的土楼人民法庭任庭长。
随着土楼申遗成功,景区开发加速,矛盾纠纷激增,创建新法庭迫在眉睫。一切从零开始,压力沉甸甸落在黄志雄肩头。
在土楼法庭辖区,常要翻越山路前往当事人家中,而每次化解复杂纠纷,也都考验着法官的耐心与智慧。2014年11月,怀远楼的简氏兄弟争夺祖屋。黄志雄一趟一趟走访,了解矛盾根源。
“做人要凭良心!当初看你孩子多,我才拿三楼两个房间和你换一楼厨房!”哥哥满腔怨愤。“一楼厨房本就是我的,我咋不能要回来?”弟弟也一肚子委屈,因为生活困难,土楼成为景点后,他可以在一楼摆摊增收。
黄志雄抬头凝望土楼门楣,指着匾额上的大字说:“你们祖先建这座‘怀远楼’,就是要子孙怀念远方亲人,珍惜手足之情……”一番话触动了兄弟俩,哥哥让出厨房给弟弟经营,弟弟也腾出房间给哥哥当灶间。
凭借一次次奔波和感悟,黄志雄提炼出了借景说情、借物说理、借案说法的“土楼文化调解法”,在土楼法庭这张“白纸”上,勾勒出别具一格的法治图景。
扎根法庭7年,黄志雄带领土楼法庭实现65%的高调撤率,创下“无一信访、无一投诉”的纪录,并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荣誉。
一碗面暖胃更暖心
2021年年初,担任诏安法院院长后,黄志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开门、开机、开系统”。他紧盯司法大数据平台指标,如“老股民”观察曲线波动。
刚上任时,发现多项审判质效指标低位运行,他举重若轻地笑笑:“从前带个书记员翻山越岭,现在要领着一帮人翻过质效这座山!”
各项指标中,最牵动他的是指令审理、发回重审案件呈上升趋势。他逐案查阅文书,揪出关键问题——部分法官简单依赖“驳回起诉”或“驳回诉讼请求”结案。
黄志雄迅速组织审管办和资深法官,围绕“慎驳”展开讨论。
“大家看这起故意伤害案,伤情鉴定存疑,简单驳回是省事了,但问题解决了吗?”黄志雄翻开案卷,“再看这起离婚案,孩子抚养权是核心,关键事实未查清就驳回,当事人能服气吗?”
刑庭法官沈毅直言:“说到底,还是对复杂证据把握不够,怕判错才驳回。”民庭庭长潘小春补充道:“调解功夫下得不够也是原因,案件调成了,哪还需要驳回?”
黄志雄语气凝重地说:“驳回看似轻巧,却可能引发连环诉讼甚至信访,最终消耗法院公信力。”不久,针对这些症结,诏安法院建立“两个慎驳”机制——对涉民生、证据存疑两类案件,必须穷尽调查、强化说理、优先调解。此举使诏安法院审判质效大幅提升。
“办案压力大的时候,院长系上围裙亲自下厨,煮面给大家打气。”副院长江英凤说,“一碗面暖胃更暖心,大家吃完面又干劲十足!”
一次调研引发的“蝶变”
“这账怎么算的?利息都超过本金了!”
“嫌高?当初借钱时咋不说?”
2022年8月,在去西梧村调研的途中,两名村民的争执引起了黄志雄的警觉。这个水产养殖村,民间筹资扩产很普遍,高息借贷是潜在隐患。
回到法院后,他调阅西梧村多起借贷纠纷卷宗,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借款月息畸高、交付全凭口头、渔民宁可借高利贷也不愿找银行……情况远比想象中严峻。
如何从源头防范?黄志雄带队走访渔村,渔民们纷纷吐苦水:“银行手续麻烦,哪有借条方便?”“贷款期限太短,鱼虾没卖就得还钱,周转不开!”
摸清症结后,一份翔实的司法建议书送达西梧村村两委,关于构建诚信体系的建议得到了积极响应。法院随即牵头,推动村委筛选480多名诚信户,银行配套提供长周期、低利率“惠农贷款”,打通了渔民敢贷、银行愿贷的良性循环。借贷纠纷大幅减少,昔日的重点整治村,蝶变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这贷款来得真及时!今年我家收成翻倍,日子更有奔头了!”村民吴顺发脸上笑开了花。
目睹渔村新貌,黄志雄欣慰之余,发现不少村民对金融合同、债务权责等法律知识仍一知半解。“致富是第一步,还要帮大家防范风险,守住家底。”他当即拍板,组织法官定期进村开办“法律课堂”。
2025年7月9日晚,诏安法院内灯火通明。干警们围坐在桌前,仔细推敲“法律课堂”的方案,讨论声此起彼伏。
“纸上谈兵可不够啊。”黄志雄闻声而至,笑着招呼大家,“走,一起去渔村转转。乡亲们这会儿有空,听听他们最需要啥,让课堂真正派上用场。”干警们眼睛一亮:“好!”默契地跟上他的步伐,身影汇入渐浓的夜色。
原文链接:https://fjfy.f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8/id/892616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